《表1 图8所示位置能谱分析图》

《表1 图8所示位置能谱分析图》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Zn-Al钎料在紫铜板上的润湿性行为及界面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8为焊接电流60 A,焊接时间6 s时钎缝界面组织结构。由图可以看出,钎缝界面存在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区,且化合物层分为靠Cu侧的亮白色化合物层、中间深灰色化合物层以及靠钎料的浅灰色化合物层,分别将其标记为A,B,C 3个位置。对紫铜侧界面层A,B,C 3个位置化合物进行EDS分析可知(表1),根据A点EDS结果分析及相关文献[19],推测A点主要是Cu Zn,且在润湿性的作用下钎料的溶解中,钎缝区形成大量的Zn原子,促进了Cu Zn化合物和α-Al固溶体的形成。B点的深灰色块状组织中Al,Cu含量分别为26.92%,58.83%,Cu原子占比偏高,Al与Cu之间的原子含量比约为4∶9,表明B点为Al4Cu9。对C点化合物进行EDS分析可推测为Al Cu,其中固溶了一定量的Zn原子,并呈笋状向焊缝中心方向生长。张旭超[20]通过XRD发现在界面层处有Al Cu相的生成。Cu原子扩散到Zn,Al溶液并得以充分融合,故润湿铺展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