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环境影响指标和相关的环境因素指标》

《表1 环境影响指标和相关的环境因素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0—2015年中国铜废碎料贸易及效益风险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铜的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研究开始于2006年,主要集中在不同的铜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13-17]。其中关于原生铜和再生铜的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对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姜金龙等[16]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原生铜与再生铜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发现生产单位再生铜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和大气酸化效应分别为生产相同单位原生铜的29.8%、25.7%和2.3%,因此认为再生铜比原生铜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樊欢欢等[17]发现再生铜冶炼过程的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均低于原生铜。Hong等[18]则发现再生铜冶炼在全球变暖、臭氧耗竭、酸化、淡水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以及颗粒物排放等多方面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强度都低于原生铜,但再生铜的“人体毒性影响”却是原生铜的两倍。Chen等[19]同样利用LCA方法对原生铜和再生铜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再生铜生产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仅为原生铜的12%。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对原生铜和再生铜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发现由于所需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原生铜和再生铜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存在较大差异[20]。本文采用已有研究中的计算结果,选取国际上广泛使用的6个环境影响指标即非生物性资源消耗(ADP)、酸化潜力(AP)、富营养化潜力(EP)、全球变暖潜力(GWP)、人体毒性潜力(HTP)和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POCP)来比较原生铜与再生铜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19],由此来分析与生产1 t原生铜相比生产1 t再生铜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