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两组患儿影像学测量结果与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影像学测量结果与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治疗后影像检查显示,经皮内固定组38例中,36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传统外固定组38例中,28例达到解剖复位,10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3,P=0.012)。两组患儿影像学测量结果见表2。治疗前两组间Baumarm角、携带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umarm角均显著减少,而携带角均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经皮内固定组的Baumarm角显著小于、而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外固定组(P<0.05)。经皮内固定组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