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化合物1、2的核磁共振数据(500/125 MHz,CD3OD)》

《表1 化合物1、2的核磁共振数据(500/125 MHz,CD3OD)》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重楼内生真菌米曲霉中2个新的α-吡喃酮类化合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化合物1:浅黄色油状物,[α]D25 16.7 (c 0.001,Me OH);UVλmaxMe OH(nm):283 (2.99),204 (2.66);ESI-MS m/z:197[M-H]-,以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 m/z:197.082 4[M-H]-,结合1H-和13C-NMR谱确定分子式为C10H14O4,不饱和度为4。观察化合物的1H-NMR,有1个双键质子信号(δH6.00,s),2个次甲基信号(包括1个连氧次甲基δH3.91,m)以及3个甲基信号(包括1个单峰甲基信号δH 1.84,s)。13C-NMR和DEPT数据(表1)显示了10个碳信号,包括4个季碳信号(1个羰基信号和3个sp2杂化的季碳)、3个次甲基信号(1个sp2杂化、1个连氧的和1个sp3杂化的次甲基)以及3个甲基信号。根据以上信号及分子式判断化合物有2个双键和1个酯羰基,再结合不饱和度,化合物应该具有1个环,是1个吡喃酮类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3,4-dimethyl-2-pyrone[14]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化合物1的C-4位取代基变为羟基,且C-6位多了1个3-羟基丁烷基取代。此变化可通过HMBC谱中观察到的H-11与C-3、C-4、C-2的相关,H-7与C-6、C-10、C-8的相关以及H-9与C-8、C-7的相关得到证实。此支链还通过H-9/H-8/H-7/H-10的1H-1H COSY相关得到确认(图1)。至此,化合物1的平面结构得以确定。关于C-7和C-8的绝对构型的确定是通过与已知化合物(-)-pyrenocine E[15]对比,两者H-8的化学位移值均为(δH 3.75~3.92,m),因此C-8为S构型。最终鉴定化合物1为4-羟基-6-[(2S,3S)-3-羟基丁烷-2-基]-3-甲基-2H-吡喃-2-酮,结构见图2,命名为米曲霉α-吡喃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