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

《表1 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扩展现实(XR)支撑沉浸式学习的技术路径与应用模式——沉浸式学习研究网络国际会议(iLRN 2020)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探索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历了长期的对虚拟现实思想的探索及对早期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比如,1962年Morton Heilig发明了全传感仿真器,这个设备结合了35毫米相机拍摄的照片与3D摄影技术,体验者可坐在椅子上把头探进去,通过三面屏来感知、形成空间感,从而获取近似虚拟现实的体验。第二阶段是萌芽与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1968年,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图形驱动头盔显示器HMD和头部位置跟踪系统被开发出来,成为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三阶段是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虚拟现实的概念、理论体系相继诞生。198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虚拟行星探测实验室”,开发出了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由Krueger设计的VIDEOPLACE系统,可使参与者的图像投影能实时地响应参与者的活动。第四阶段是逐步完善和应用阶段。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走向航空、军事、医学等领域,虚拟军事演习成为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等系统在旅游、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其发展历程,具体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