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栖息地中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Tab.3 Activity time budgets of Assamese macaques across habitats》

《表3 不同栖息地中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Tab.3 Activity time budgets of Assamese macaques across habitat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弄岗熊猴的雨季活动时间分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石山灵长类的日活动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最多。例如东部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每天花费16.45~18.26h用于休息,花费2.00~3.19 h用于移动[32],同样地,石山森林中的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黑叶猴T.francoisi和猕猴M.mulatta的休息时间均位列活动时间分配的首位,分别为51.9%、51.5%和41.5%,而用于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分别占14.5%、17.3%和27.8%[10-11,33]。与上述石山灵长类相似,熊猴花费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40.9%),而花费较少时间用于移动(19.8%),这可能与其食物的空间分布和质量有关。在石山地区,由于受土壤和水分分布的影响,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坡和谷地平地[34],这就造成了食物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和呈现斑块化。尽管熊猴被归为果食性灵长类,但石山森林中的熊猴即使是在果实丰富的季节也会采食大量的树叶,尤其是芸香竹的嫩叶[25,28]。已有研究证明竹子幼嫩部分的能量含量低于大多数的植物种类[35]。因此石山森林中的熊猴在摄食低能量食物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减少移动等高耗能行为,或者增加休息或理毛等低耗能行为来达到能量收支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关分析也发现熊猴的嫩叶采食量与休息时间成正比,逐步回归结果也证实了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是影响熊猴休息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在较低的食物质量和斑块化的分布格局下,石山森林熊猴可能采用“低成本—低收益”的能量平衡策略,即分配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并相应减少移动以适应喀斯特石山栖息地(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