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得分比较(±s)》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得分比较(±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和心理韧性现状及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884名小学生中仅受欺负者628名,占33.3%;仅欺负他人者917名,占48.7%;双卷入者288名,占15.3%;未卷入者51名,占2.7%。不同性别、年级、是否曾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受欺负、欺负以及欺负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年级、男生和曾有自杀意念的小学生更易遭遇欺负或欺负他人;班干部较普通学生在欺负和欺负总分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父母未离婚和平时由父母照顾的小学生受欺负和欺负总分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生在受欺负、欺负和欺负总体上的得分在户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