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区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统计》

《表2 研究区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沙一段与沙三段古湖泊水体分层新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此可见,对于草莓状黄铁矿形成的氧化还原界面的具体位置,与沉积水体的含氧性相关。BOND等[32]提出针对不同的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进行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恢复的相关指标。总体上,沉积水体的含氧性越小,则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也越小[25]。在停滞缺氧环境(Euxinic)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小于5.0μm[25]。对研究区样品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统计显示,沙一段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介于5.1~6.4μm之间,平均值为5.5μm,沙三段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介于5.2~7.5μm之间,平均值为6.0μm(表2)。总体上,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显示沙一段与沙三段样品均形成于缺氧的水体环境。这和前述沙一段与沙三段TOC与U、V元素含量呈正相关所反映的缺氧水体环境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