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国际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比较》

《表5 国际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后精准扶贫时代资本协同反贫困问题研究——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外学者在研究贫困问题时更加关注生计资本的运用以及脱贫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逐渐应用到实践中。20世纪70年代,阿玛蒂亚·森最早提出“可行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收入低下仅仅是贫困的表象,更多是基本可行能力缺失。可行能力体现在衣食住行、谋求发展、社会参与等功能性活动组合上的自由。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生计概念,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可持续生计概念得到进一步界定:在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和冲击下,人们用以维持生活或增加能力及资产的生计方式。进入21世纪,对可持续生计概念的研究转变为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研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世界范围内的扶贫工作中广泛应用,除了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还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以权力为基础的发展框架和国际救助贫困组织(CARE)以提升可行能力为目标的生计安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