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和服务性能国际对照表》

《表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和服务性能国际对照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差距与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2个数据分别代表3G和LTE网络覆盖率。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8[EB/OL].https://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publications/misr2018.aspx.

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为满足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服务的业务需求,以及弥补地面通信网络在偏远地区的技术短板,包括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等在内的国际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卫星互联网和超高速海底光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以来,谷歌已联合多国投资者启动了10多条超高速海底光缆的建设工程,包括2条连接美国和亚洲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缆。2017年9月,微软和脸书联合完成了长达6600公里的跨大西洋海底电缆Marea,传输速度高达160Tbps(5)。2015年,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启动“星链”(starlink)计划,打算在10年内建成一个由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向地面网络难以覆盖或服务价格昂贵的地区提供高速宽带网络。2020年4月,太空探索公司在完成420颗低轨卫星的部署后,宣布将在年内正式启动卫星互联网的公测,加速其商用进程。反观中国,我们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由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军工集团主导的低轨通信互联网项目刚实现第一颗卫星入轨的零突破;预计到2022年才能完成组网运营,填补国内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空白。在海底电缆方面,中国目前只有上海、青岛和汕头建立了5个海缆登陆地点,且仅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具备参与国际海缆建设和运营的资质。登陆地点少、准入门槛高、审批流程长等方面因素严重制约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参与跨国通信网络竞争的能力和中国海底光缆的建设进程。据了解,全球已建成的400多条海底光缆中,在中国登陆的只有9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2017年,中国每位互联网用户的国际带宽仅为27.9Kbit/s,不仅与英美等国存在显著差距,而且也远远低于76.6Kbit/s的世界平均水平(见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