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39—1941年东南各省茶叶合作社数量统计表单位:个》

《表3 1939—1941年东南各省茶叶合作社数量统计表单位:个》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时期浙江茶业改良述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941年福建省茶叶合作社全部停办。资料来源:《1939—1941年东南各省茶叶合作社统计表》,载王红谊、章楷、王思明编《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页。

茶叶合作事业也在1937—1941年走向兴盛。浙江省茶业改良场成立后,为推广改良平水茶,于1937年春,在嵊县派员指导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4所,将各社毛茶集中交给茶叶改良场茶厂,由各合作社派员学习加工精制。至1939年社数增加,业务发达,各社均有能力单独设厂自营茶叶的产制运销合作业务。农村经济日见复苏,贫苦社员凡遇婚丧大事需款,可向合作社公益金项下无息借用,社员非常信赖合作社。抗战爆发后,因交通不便,海口封锁,茶叶实行统购统销,茶商无力经营,于是茶叶合作社更为普及。至1941年,浙江省共有茶业生产合作社307处、运销合作社167处,共计474处,根据次页表3统计可看出,1939—1941年3年间,浙江省的茶叶合作社数量在5省茶叶合作社总数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同年,财政部易委员会浙江办事处会同中国茶叶公司在各产茶区设立合作社毛茶集中处,开展各县合作社毛茶数量及贷款核定工作,收集各县毛茶24704.5担,发放贷款909869.5元。1942年后,因太平洋战火弥漫,海运完全不通,茶叶外销停顿,而绍、嵊、温各地次第沦陷,不但茶叶无业务,且多数合作社茶厂的设备,亦因敌伪所到而破坏损失,茶叶合作事业遂至衰落[23](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