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与扁形动物门相关的23个问题》

《表1 与扁形动物门相关的23个问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概念图的“无脊椎动物学”理论课PBL教学模式初步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每一个分概念的短注释提出导向性问题。例如扁形动物门提出了23个问题(见表1),课前一到两周以自学提纲的方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按学号安排固定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掌握该门的代表动物———三角涡虫适应自由生活的特征,进一步总结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相比有哪些进步性特征,并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两侧对称和三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针对吸虫纲适应寄生和绦虫纲适应高度寄生生活的特点,将这两类动物不同于涡虫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这两类动物也是人和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寄生虫,因此,它们的生活史及如何防治也是要了解的内容之一。以华枝睾吸虫为例,其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猫、狗)的胆管或胆囊内,中间寄主为沼螺和鲤科鱼类,整个生活史要经历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五个幼虫期,其中囊蚴为感染幼虫期。整个生活史虫态的变化较为复杂,传统的讲授方法不易讲清,反而会让多数学生产生困惑。通过对生活史这一分概念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并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构,学生加深了对生活史各阶段幼虫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以往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对不完整的内容加以补充,并结合Flash、ppt等媒体素材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教师会将平时日常生活或野外出差拍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物照片或视频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从身边学习动物知识,了解动物特征。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大型舰艇需要定期返回船坞进行维修,叮人的蚊子是雄性还是雌性,等等)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考虑到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些章节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是哪一类动物哪一部分,例如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贝尖、贝丁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足和闭壳肌。为避免某些学生不做课前预习,课堂上随机抽选学生对问题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