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在教学行为有效性上的变化》

《表5“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在教学行为有效性上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教师教学行为与教龄的关系研究——基于浙西H县281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观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学校高职称、高教龄的教师过度的“教学自信”。此类教师多具有高级职称,在校内已是教学水平优秀的代表,过度的教学自信让教师不再注重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关注,更倾向走自己长期形成的“经验之道”,不太关注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二是低职称、高教龄教师的“职业倦怠”。此类教师工作年限较长,但职称未能进一步发展,在职业和专业发展上都表现出退却行为,对课堂教学表现为“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上述教师尽管并未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退出期”,但在心态上呈现退出期特征。值得关注的是,此阶段的教师如能顺利过渡,其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反之,其有效性会早衰。因此,对过渡阶段的教师,无论是专业上还是职业发展上都应及时提供有针对性指导,才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13],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下降的幅度或延长教师职业生涯生命周期,避免“职业倦怠”过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