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研究变量说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顺周期性的非对称性及变迁——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表2:研究变量说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顺周期性的非对称性及变迁——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银行信用风险顺周期性的非对称性及变迁——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包括个体银行的资产毛收益率、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占比和存贷比,分别体现资产风险偏好、收入结构和流动性状况。本文将资产毛收益率定义为营业收入与期初期末平均总资产的比率。之所以选择资产毛收益率而未选择ROA,一是因为在各银行之间风险定价能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决定贷款风险偏好高低的,更多是资产的毛收益率而非净收益率;二是经营成本端波动的季节性较强,而收入端的季节性较弱。本文没有将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等常见控制变量纳入,主要由于所选样本银行均为全国性大中型银行,截至2019年6月末的资产规模均在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体量的银行实际均可归类为大银行。相对小银行来说,大型银行和大中型银行之间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总体差异并不大。由于本文样本选择的异质性小于加入区域性小银行的情形,因此,宏观层面控制变量与个体控制变量的权重相当。为避免因缺失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文将使用系统GM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使用半年度数据,具体研究变量说明见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