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实验对象发音和标准发音(RP)的共振峰、VOT值和音强对比分析》

《表1 实验对象发音和标准发音(RP)的共振峰、VOT值和音强对比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渝方言区英语学习者/n/和/l/发音偏误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指英语标准发音1/n/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验对象发齿龈鼻音/n/音时,F1值明显大于标准发音(269Hz>234Hz),这表明在发/n/音时,渝方言区学生的舌位比标准发音舌位低;F2值也远远大于标准发音(1924Hz>1341Hz),表明渝方言区学生发/n/音舌位比标准发音要靠前;F3值比标准发音要小(2724Hz<2901Hz),表明渝方言区学生的舌头卷度要高于标准发音。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渝方言区学生在发齿龈鼻音/n/时出现的偏误是舌位偏低、舌位靠前和舌头卷度偏大,表明学生的发音部位存在问题。结合表1、图1和图2,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发齿龈鼻音/n/时,VOT值明显小于标准发音(0.282 seconds<0.844seconds),说明渝方言区学生的发音时间过短,这一点在语图上也有直观的体现。从音强上来看,实验对象和标准发音的差异较小,表明发音时的能量方面存在的偏误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