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长江流域PFASs生物富集效应》

《表4 长江流域PFASs生物富集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污染态势与生态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湿重;(2)干重。

PFASs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性,在全球已经广泛的发现其在哺乳动物、鸟类、海洋和淡水鱼类、水生和陆生植物、人体中赋存[28-31]。通常以动物的肝脏、肌肉、血液和鸟蛋作为主要监测对象[32-34]。化学结构是影响其生物富集性的关键因素,碳链长度越长的物质其生物富集性更强,在相同碳链长度下全氟磺酸类比全氟羧酸类富集性更强。由于PFASs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具有生物放大效应,更高营养级的物种具有更高的PFASs水平,如大型鱼类、水生哺乳动物和水鸟。在生物富集效应的作用下,动物、植物和人体可能在食物链传递和长时间积累下获得更高浓度的体内暴露并造成健康危害。由于PFASs在高营养级物种中的高富集,因而对高营养级物种的研究明显多于低营养级物种。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PFASs富集传输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大型水生动物(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