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Cu/AC催化剂表面Cu、O组成》

《表3 Cu/AC催化剂表面Cu、O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炭化活化条件对Cu/AC表面Cu价态及其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由ICP测得的各Cu/AC催化剂的Cu含量,质量分数;(2)由XPS测得的各Cu/AC催化剂的表面Cu原子占比,原子分数;(3)由XPS结果计算所得各Cu/AC催化剂表面Cu、O组成。

由图6中不同炭化温度制备的Cu/AC催化剂的O 1s XPS谱图可见,O 1s谱图可以拟合为3种峰,其中529.6~530.2e V之间的是晶格氧(Oβ),531.2~531.8e V之间的是化学吸附氧(Oα)以及在532.7~533.5e V之间属于C—O键上结合的氧(Oγ)[34]。由表3可知,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Cu/AC催化剂中Oβ的相对含量下降,而Oα和Oγ含量均有所增加,表明较高的炭化温度下催化剂表面产生了更多的吸附氧以及含氧官能团。随着炭化时间的延长,Cu/AC催化剂中Oβ的相对含量增加,Oα含量稍有下降,而Oγ含量变化不明显,晶格氧的增加是由于Cu O较好地并入活性炭载体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Oβ的相对含量上升,而Oα和Oγ含量均有所下降。Cu2O、Cu O较好地并入活性炭载体使得催化剂的晶格氧含量增加;同时,高温下活性炭载体中连接芳香结构体的脂肪类的桥键断裂,使得大量含氧官能团分解[35],从而将炭化过程中还原生成的Cu、Cu2O再次氧化为Cu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