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坡耕地类型:国内外耕地撂荒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表2 坡耕地类型:国内外耕地撂荒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外耕地撂荒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文献[23]

耕地坡度是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耕地坡度是反映耕地地表形态的数量指标之一,是生产条件的基础组成要素。耕地坡度制约着土壤的侵蚀方式、侵蚀强度与水土流失程度,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成土过程与土地质量[21],耕地坡度对农业灌溉、农田排水、生产管理及耕地生产水平都有直接影响。狭义坡耕地仅指旱地中坡度大于2°、无工程设施或设施比较简陋的坡地与轮歇地;而广义坡耕地除了包含坡地与轮歇地之外,还包括坡度大于2°、有工程设施而且种植面为平面的望天田、水浇地、梯田、梯地与菜地[22]。从农业机械作业影响的角度分析,15°以下为耕地适宜坡度,15°为中小型农业机械的耕作上限,15°以上难以机耕。从土地利用引起土壤侵蚀的角度分析,2°~6°有轻度的土壤侵蚀,土地较容易整平,适合农业生产;6°~15°可等高耕作,易发生中度或重度的水土流失,应采取修建梯田、横坡耕作等方式加强水土保持;15°~25°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须采取工程、农业科学技术、生物等综合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25°是国家土地管理法与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开荒限制坡度,即25°以上应禁止开荒,过去已开垦为耕地的地区,应逐渐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根据土地倾角的差异,将坡耕地划分为5个坡度级别,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