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收放调模式与周转池模式的特质分析》

《表1 收放调模式与周转池模式的特质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编制资源的治理取向:一个试点悖论的视角——基于市县机构案例的追踪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无论是收放调模式还是周转池模式,它们的改革实质都是力图淡化编制资源所有权,而提倡编制资源在政府和党委、事业单位之间,甚至政府和社会之间流动、调配及使用。收放调模式强化了行政部门之间的编制资源跨部门流动,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下,以总体额度规模不变为前提,允许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或参公编制资源在收回后再进行形式转换和数量调整,从而显示出编制资源的内部共享倾向,并蕴含党政治理意识。周转池模式则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业单位内外的编制资源跨层级流动,无论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还是事业单位外部人员,都有机会在周转池和自建池之间转换。因而编外人员有机会通过获得转编机会成为在编人员,而在编人员也可能会失去编制资源成为编外人员,从而显示出编制资源的内外共享倾向,并蕴含社会治理意识,具体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