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iAlSiN/TiAlAgN/Ti(Mo)N-MoS2多层涂层经不同温度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表面EDS能谱分析结果(原子分数)》

《表1 TiAlSiN/TiAlAgN/Ti(Mo)N-MoS2多层涂层经不同温度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表面EDS能谱分析结果(原子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TiAlSiN/TiAlAgN/Ti(Mo)N-MoS_2多层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图4为TiAlSiN/TiAlAgN/Ti(Mo)N-MoS2多层涂层经不同温度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表面形貌。图5中未出现Mo元素,这可能是因为Mo含量过少导致图谱无法显示[19]。结合图4和表1可见:室温条件下,经过摩擦磨损试验后,涂层中O的原子分数由磨损前的4.94%增至58.41%,这说明涂层发生了氧化;此外磨痕中有一块一块的小凹槽,这说明存在黏着磨损[20]。当试验温度上升至200℃,涂层磨痕区域出现小白斑点,这说明此时氧化磨损为主要的磨损形式。升温至400℃,磨损前后涂层中氧的原子分数分别为5.74%和17.78%,说明涂层发生了氧化且氧化程度较低,另外磨痕区域呈典型的鱼鳞状,磨痕中间区域在摩擦副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出现了疲劳裂纹,涂层发生了疲劳磨损和黏着磨损。升温至600℃,涂层中的Mo含量很低(约为0.1at%),这验证上述由于Mo含量极低,能谱图无法显示的观点。600℃时,Ag由涂层内部向外扩散非常迅速,所以随着磨损的进行,涂层可能被磨穿;此外Fe的原子分数也由磨损前的0.68%增至22.53%,这说明涂层已接近磨穿;且磨损前后涂层中的氧发生明显增长,表面涂层发生了氧化;磨痕区域有细小的犁沟,说明涂层还发生了磨粒磨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