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2年、2009年及2016年沿海各省份交通运输发展类型》

《表2 2002年、2009年及2016年沿海各省份交通运输发展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陆海统筹视角下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GML指数演化特征,将11个省份交通运输发展分为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陆域交通运输主导型和海陆交通运输统筹型3种类型(表2)。(1)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是指海洋交通运输GML指数值大于陆域及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即海洋交通运输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及长三角经济区各省份属于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主要依赖海洋二、三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运客货运量,其海洋货物周转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占沿海地区的36.04%,55.16%。泛珠三角经济区大部分省份属于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源于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福建海岸线曲折漫长,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16.92%,并拥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等优良港口,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南属于岛屿型省份,岸线资源充足,且其产业结构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产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7.40%,极大地带动了海洋客运量的增长。山东和广东海洋科研水平较高,海洋科研机构和人员投入比例一直高于沿海其他地区。(2)陆域交通运输主导型是指陆域交通运输GML指数值大于海洋及海陆综合运输交通,即陆域交通运输对陆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河北和广西属于陆域交通运输主导型。河北海洋资源匮乏,海岸线长度仅占全国的1.70%,港口规模小、数量少,不利于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但其区域面积向内陆扩展,与内陆建立了完善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尤其是受北京的带动,铁路网贯穿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和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客货运量丰富。广西海洋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率较低,海洋GDP仅占沿海地区的1.79%,海陆GDP比例达到1∶14,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交通运输的依赖性较低。(3)海陆交通运输统筹型是指海陆综合交通运输GML指数值大于海洋和陆域交通运输,即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辽宁属于海陆交通运输统筹型。辽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腹地[32],陆上集疏运条件优越,港口吞吐能力强。向内与吉林和黑龙江形成完善的高速铁路网及高速公路网,向外与天津、山东等环渤海其他省份航运来往密切。此外,辽宁得益于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与东北地区联系密切,极大地带动了陆域交通运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