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社会经济因素与沙漠化敏感性指数相关性分析》

《表7 社会经济因素与沙漠化敏感性指数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通过5%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1%显著性检验。

通过统计西北干旱区各县区的人口密度、人均GDP以及沙漠化敏感性指数的均值,在SPSS 23.0中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7),各年份人口密度与沙漠化敏感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无明显的吻合状态(相关系数r值在-0.11~-0.08之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西北干旱区面积辽阔,而人口基数较少且又相对集中,人口载荷的影响仅局限于局部地区,对于整个研究区,人口载荷的影响受制于其他因素,主要表现为人类通过活动干扰影响到居住地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化,如影响植被覆盖和土地覆被等,从而导致沙漠化敏感性程度有所变化。对于人均GDP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r值逐渐增大,p值除2000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外,2005年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2010年和2017年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经济发展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加,且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升高。经济发展与土地沙漠化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目前经济发展对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作用仅限于局部地区,并非是影响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