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伪满洲国与华北、华中电影制作单位比较》

《表8 伪满洲国与华北、华中电影制作单位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产·投资·扩张“:满洲映画协会”的再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另一方面,“满映”向华北与华中输出电影经营模式,以“满华合办映画会社”为借口,促成垄断经营电影配给、进出口与制作的“华影”与“中影”在北平与上海成立,它们作为“兴亚的映画会社”[52],获得“满映”大力投资(表8),如脱胎于“新民映画协会”的“华影”被称为“满映”的“姊妹会社”,作为“文化亲善”的利器[53],1944年增资至600万圆,其中“满映”增资235万圆,合计占250万圆[54]。正因如此,不少“满映”职员进入“华影”与“中影”的领导层。可以说,“满映”通过投资“华影”与“中影”,获取华北与华中的电影发行网络,并且是优先发行权,完成了在华北与华中放映“满映”电影,宣传“满蒙新天地”的同时,鼓吹“中日满一体”“中日满亲善”的殖民意识。1941年,“满映”与“华影”“中影”及南洋映画协会合作,挑选《留学生》《生活与玻璃》《儿童的世界》《体育日本》等四部日本文化电影在各地上映,“向共荣圈展示日本正确之姿”[55],随后的10月,它们四者进一步联合成立所谓的“兴亚映画协会”,图谋相互之间的“联络”。1942年,在“满映”“华影”“中影”无法实现合并的情况下,“满映”主导成立所谓的“大陆映画联盟”,标榜追求“大陆映画事业健全”与“大东亚文化共荣”。正如日本学人所云“满洲映画也好、华北电影也好、中华电影也好,甚至南洋映画也罢,它们离开日本是无法存在的,概言之它们是日本映画事业的延长”[56],实质服务于日本侵略者殖民中国及东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