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Ti B2颗粒含量试样主要的电化学参数》

《表3 不同Ti B2颗粒含量试样主要的电化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TiB_2含量对TiB_(2(p))/ZL205复合材料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发现,对试样进行动电位极化测量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图8(a)为铸态下试样在3.5%Na 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可以发现这些试样的极化曲线形状相似,且在阳极极化曲线上均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但随着Ti B2颗粒含量的增加,极化曲线向右发生了明显的偏移。使用Origin8.5对极化曲线的弱极化区进行拟合,相关的电化学参数见表3,可以发现,铸态下随着Ti B2颗粒含量的增加,试样的自腐蚀电位(Ecorr),致钝电位(Eip),维钝电位(Emp),击穿电位(Epit)以及击穿电位与致钝电位的差值(Epit-Eip)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说明Ti B2颗粒的加入对铸态下ZL205合金的极化行为没有显著改变,但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致钝电流密度(iip)和维钝电流密度(imp)均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iip与imp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随着Ti B2颗粒的加入,破坏了铝基体表面钝化膜的完整性,而点蚀更容易在钝化膜薄弱的位置产生,点蚀数量的增加最终导致电流密度增加;而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与腐蚀速度密切相关,随着Ti B2颗粒含量的增加,Ti B2颗粒在基体合金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且Ti B2颗粒具有比Al合金更好的导电性,所以当电压相同时,通过的自由电子更多,表现出icorr值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