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大豆灰斑病鉴定分级标准》

《表2 大豆灰斑病鉴定分级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掘大豆资源中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优异等位变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用从大豆病粒上分离出的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配制浓度为1×105孢子/m L的孢子液,在苗期(2片复叶展开期)利用喉头喷雾器接种,将菌液喷在2片复叶上,每盆接种3m L菌液,接种2遍[14]。将保湿罩罩在接种后的幼苗上,保湿48h后将其拿掉,在温度26℃、相对湿度40%条件下培养2周后调查发病情况,2次重复。灰斑病病情指数鉴定标准参考马淑梅[15]的方法。按照大豆灰斑病抗病程度分级标准(表2),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代表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