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同行》展览部分内容》

《表2《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同行》展览部分内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知识整合模式下展览类场馆教育活动设计——以“病毒与人类”活动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美国学者约翰·福克和林恩·迪尔金提出的“情境学习模型”对理解场馆学习、开展活动和运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该模型描述了场馆学习的三大情境:(1)个人情境:参观者的知识背景、先前知识、兴趣爱好、技能特点和对场馆的理解程度;(2)物理情境:场馆的建筑风格和空间环境,以及展品的特征、摆放和说明;(3)社会情境:场馆内容以及参观者之间的交流沟通。[3]场馆为参观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情境资源,使其能够置身于真实情境并直接获得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澳洲博物馆观众研究中心主任琳达·凯莉提出的6P模型,即个人(Person)、目的(Purpose)、过程(Process)、人际(People)、场所(Place)和产出(Product)六大部分。[4]本文对6P模型的理解为场馆学习是学习者个人带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场馆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互动,从而产出多元学习效果的过程。由此建立场馆学习的情境模型如图1所示,参观者的场馆学习置于个人、物理和社会三大情境的交互,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场馆学习是出于个人主动学习的目的,通过场馆参观过程与展览、展品以及其他参观者产生交流互动,最终得到期待的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