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刘天华演奏谱与“瀛洲古调”《飞花点翠》对比表》

《表5 刘天华演奏谱与“瀛洲古调”《飞花点翠》对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琵琶曲《飞花点翠》的流传与变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瀛洲古调”中的《飞花点翠》的转部宫音始音的装饰音为角音,以装饰音看此处与刘天华演奏版一致,此处也为角音始。

刘天华对《飞花点翠》的改编,除了对乐曲本身有所改变外,对《飞花点翠》的流传也带来较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飞花点翠》成为著名的琵琶独奏乐曲。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实《飞花点翠》单独演奏的形式早在刘天华改编版之前就已经存在。《瀛洲古调选曲》中提到“瀛洲古调”中任何一曲都可以单独演奏,并非一定要用套曲形式演奏。[6]Ⅱ-Ⅳ但刘天华的改编奠定了《飞花点翠》成为琵琶著名传统乐曲地位。上文的传承表中刘天华承于沈氏一派,“瀛洲古调”经过流传,其演奏风格和流传的曲谱也各有不同,刘天华与徐立荪同承一脉,但是徐立荪演奏基本上继承了原来的沈氏谱本,而刘天华则将沈氏谱进行了较多加花,在节奏上也有变化。[6]Ⅱ-Ⅳ关于乐曲题意,林石城在聆听刘天华版本后解读为“飞雪落松柏”,结合刘天华的历史影响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做了题意的比喻。[12]林石城认为:“刘天华改编后,立意高尚,清新超脱,匠心独具,通过放慢速度,加花变奏,运用对比合理的指法,演奏成一只意境全新的琵琶文曲。”[3]以下将“瀛洲古调”中的《飞花点翠》与林石城所记的刘天华演奏谱进行对比(如表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