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治疗前后四肢功能的对比》

《表3 治疗前后四肢功能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和进展性韧带样纤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除2例PD患者之外,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各个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于所有发生在上肢的DF患者,治疗后上肢各个关节屈曲度数为87.5°±28.2°,后伸度数为65.3°±40.7°,外展度数为53.3°±20.5°,内收度数为40.0°±20.8°,外旋度数为45.0°±13.9°,内旋度数为56.7°±17.0°,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另外,上肢DF的VAS评分为2.3±1.4,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DF治疗后的DASH评分为21.8±12.3,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DF发生于髋部和大腿的患者治疗后的屈髋度数为111.3°±16.2°,后伸度数为11.9°±4.3°,外展度数为33.1°±8.5°,内收度数为27.9°±4.3°,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髋关节DF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2.0±1.6,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本研究纳入的2例膝关节受累DF,治疗后膝关节的屈伸度数分别为120°(治疗前为80°)和100°(治疗前为70°),VAS评分分别为3分(治疗前为5分)和2分(治疗前为7分)。HSS分别为68分(治疗前为44分)和57分(治疗前为38分),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