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Ⅰ类样品相对峰高比》

《表3 Ⅰ类样品相对峰高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红外光谱法结合K-均值聚类与神经网络对饮料瓶的检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41个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分析,塑料饮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有样品可以按照成分分为两类[9],分类结果见表2。聚乙烯类塑料的红外光谱的谱带最强峰出现在2 927~2 922、2 854~2 853、1 471~1 466 cm-1,特征谱带是720 cm-1[10]。以Ⅰ类中22#样品为例(图2),2 924 cm-1和2 849 cm-1为聚乙烯中—CH2—单元中C—H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1 462 cm-1对应弯曲振动,719 cm-1附近为(CH2)n(n>4)弱吸收峰[1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塑料的红外光谱的最强峰出现在901~702 cm-1,特征谱带是1 721、1 261、1 132 cm-1。以Ⅱ类中3#样品为例,1 718 cm-1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C=O伸缩振动,1 408 cm-1是芳环骨架伸缩振动,1 245 cm-1是酯基C(O)—O伸缩振动,874 cm-1是芳环上2个相邻的C—H变形振动,726 cm-1是芳环上2个取代羰基面外弯曲振动。由表1可知,大部分样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于Ⅰ类的4个样品,选取样品聚乙烯红外特征峰1 462 cm-1和720 cm-1的相对峰高比可进行区分,结果见表3,对于Ⅱ类样品,引入K-均值聚类和神经网络建立分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