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D相关基因的位置功能及发病年龄》

《表1 PD相关基因的位置功能及发病年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因突变与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PD是由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y,LBS)和路易神经纤维(Lewy Neurites)为特征的病变[1]。Spillantini等人于1997年发现α-syn淀粉样纤维是导致PD发生的毒性物质;最近的研究证实,α-syn在聚集初始阶段形成有毒性的寡聚体是导致PD细胞死亡的神经毒性物质[2],提示α-syn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与PD发病相关的基因有20多个(见表1)。SNCA、LRRK2和VPS35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和PINK1、DJ-1和Parkin的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导致PD具有高外显性。表中所示各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功能不同,如parkin、PINK1、DJ-1存在线粒体,参与线粒体相关的应激反应,突变会导致受损的线粒体清除障碍,进而导致α-syn的聚集[3];LRRK2的存在与溶酶体、内溶酶体及自噬途径相关,LRRK2突变增加了α-syn聚集[4];VPS35介导囊泡的运输,其异常突变,增加α-syn错误折叠和毒性[5]。表2列出了这几个基因与PD相关的突变。我们将对以上SNCA、PRKN、PINK1、DJ-1、LRRK2和VPS35基因与α-syn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作相关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