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分性别、城乡的家庭代际财务转移对青年群体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3 分性别、城乡的家庭代际财务转移对青年群体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啃老”还是“养老”:家庭代际财务转移与青年就业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9) 9) 9) 、9) 9) 、9) 分别代表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青年一代除了要承担养老责任,还要背负抚幼压力。抚养和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从表3的第1列回归结果可以看出,6岁以下幼儿子女数量越多,青年父母就业的概率就越低,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这是由于幼儿给父母带来的“照料压力”较“财务压力”更重,从而对青年父母的就业形成挤出效应;与之相对照,16岁以下未成年子女数量则对青年父母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原因在于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及影子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很大,由此带来的“财务压力”刺激了年轻父母的就业。这一趋势在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差别不大。而就性别差异来看,表3的第2列和第3列回归结果表明,由于照料幼年子女的责任主要由母亲承担,因而幼儿子女数量对女性就业的挤出效应远远高于总体平均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无论是6岁以下幼儿子女数还是16岁以下未成年子女数,对男性就业的影响都是正的,这说明子女数量对父亲而言更多地意味着财务压力,未成年子女数对男性就业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青年群体就业概率与6岁以下幼儿子女数量负相关,而与16岁以下子女数量正相关,这说明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大父母就业的概率也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