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古籍防疫香囊的组成、佩戴方法及功效》

《表1 古籍防疫香囊的组成、佩戴方法及功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古今防疫香囊处方对比及相关活性成分和抑菌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古籍中查找到与防疫有关的香囊处方,将方名或组成相同的方剂排除后共有12首[8-9,11-14],将其具体出处、组成、佩戴方法及功效总结见表1。12首方剂分别为太乙流金散、杀鬼方、老君神明白散、雄黄丸、赤散、务成子萤火丸、鬼箭羽方、犀角丸、神砂避瘟丸、除秽靖瘟丹、太乙神精丹、避疫香粉;出自7部医书,包括《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松峰说疫》《杂病源流犀烛》《验方新编》《鼠疫约编》。其中,太乙流金散、杀鬼方、老君神明白散首载于《肘后备急方》;雄黄丸、赤散、务成子萤火丸首载于《备急千金要方》;鬼箭羽方、犀角丸首载于《太平圣惠方》;《松峰说疫》中首次记载了神砂避瘟丸、除秽靖瘟丹。而佩戴方法基本一致,多为“绛囊盛,带之”或“挂门户上”或“悬屋四角”。但在原文中对其应用的记载却有所不同,除有时疫、瘴疫,还可“避虎野狼虫蛇,除水怪蛟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