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品18TZH49代表性的矿物组分(wt%)》

《表1 样品18TZH49代表性的矿物组分(w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辽东半岛辽河群变泥质岩变质变形研究:对古元古代造山作用及折返过程的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lm=Fe2+/(Fe2++Mg2++Ca2++Mn2+);Sps=Mn2+/(Fe2++Mg2++Ca2++Mn2+);Prp=Mg2+/(Fe2++Mg2++Ca2++Mn2+);Grs=Ca2+/(Fe2++Mg2++Ca2++Mn2+);An=Ca/(Ca+Na+K);R-边部;Mx-基质;GR-石榴子石边部

石榴子石呈半自形-自形粒状,以变斑晶的形式出现在基质中,其内可见石英和黑云母包体(图3b,c)。此外,石榴子石裂缝和边缘处广泛发生绿泥石化(图3g,h)。矿物化学分析表明,石榴子石核幔成分均一(图4),显示锰铝榴石端元(Sps)组分为~0.01、钙铝榴石端元(Grs)组分为~0.032、镁铝榴石端元(Prp)组分为~0.145,铁铝榴石端元(Alm)组分为~0.81(表1)。值得注意的是,石榴子石边部的Fe、Mg含量有微小变化,表现为Fe含量上升和Mg含量下降,表明石榴子石边部与黑云母之间存在Fe-Mg交换反应(图4),指示了一个降温的退变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