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视网膜AC的常见分类及标志物》

《表1 视网膜AC的常见分类及标志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无长突细胞的分化调控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为常用标志物;AC:无长突细胞;GABAergic:γ-氨基丁酸类;Glycinergic:甘氨酸类;n Gn G:不分泌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类;GAD65:谷氨酸脱羧酶65;GAD67:谷氨酸脱羧酶67;GABA:γ-氨基丁酸;VGAT:氨基丁酸转运蛋白;TH:酪氨酸羟化酶;VMAT2:囊泡单胺转运体2;Ch AT:乙酰胆碱转移酶;Sox2: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AC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分类方法呈现多样化,不同研究的结论也不同。早期,Gajal通过高尔基体银染法首次发现视网膜有多种AC[13];随后,科学家们根据树突的分布范围及分层特点将AC分为多种亚型。在此基础上,Macosko等[14]利用Drop-seq测序方法进一步确定了21种AC。虽然AC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依据神经递质的类型将其分为三大类[5]:γ-氨基丁酸类无长突细胞(GABAergic amacrine cell,GABAergic AC)、甘氨酸类无长突细胞(glycinergic amacrine cell,Glycinergic AC)以及不分泌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类无长突细胞(non-GABAergic-non-glycinergic amacrine cell,n Gn G AC)。前两者是AC的主要类型,各占40%左右[15]。再结合细胞内特异表达的神经递质和转录因子,可进一步细分为其他类型,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