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6—2016年台湾地区制造业普查概况》

《表1 1996—2016年台湾地区制造业普查概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台湾地区制造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台湾地区“主计处”工业及服务业的普查统计表。本表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期间内生产产品的价值,扣除产(商)品进货、海外加工成本后的金额。生产总值是指生产总额扣除境内原材物料及加工费、水电煤气费、其他营业费用等中间消费计算而得。附加价值率是指生产总值占总产值

20世纪80至90年代台湾地区面临传统劳动密集产业外移、倒闭或停业,制造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升级,以及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单位数和就业人数都受到了冲击。从表1看,2001年普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呈现负增长,较1996年下降了8.53%;在人员就业方面,1996年和2001年普查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制造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减少了5.30%与3.85%。在国际经济景气复苏之下,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均有所增加。其中,2016年企业单位数16.1万家,较2011年底增加2.60%,增幅低于2011年普查的6.26%。在人员就业方面,2006年制造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增加11.09%,就业人数269.6万人,2011年底就业人数增至278.9万人,较2006年底增加3.46%,增幅低于2006年。2016年就业人数增至296.4万人,与2011年相较,增加了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