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臺北市首長選舉泛藍催票率:依政治版圖 (%)》

《表4 臺北市首長選舉泛藍催票率:依政治版圖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越藍綠政治版圖在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的新應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資料來源:本研究。說明:1998-2002係指本研究以三個年度建立之首長選舉為中心的臺北市政治版圖,該欄數值係各票源區隔之泛藍平均催票率(2004之後則以各票源區隔之國民黨提名人平均催票率表示)。

除了投票率之外,各票源區隔的催票率也是另一個觀察泛藍選民是否放棄投票的重要指標,如表4所示,相較於2010年市長選舉,2014年市長選舉的整體催票率減少了10.6%,傳統上偏藍區隔(例如1至5)的催票率比整體再減少了1%至2%,而泛藍在傳統偏綠區隔(例如12至16)的催票率下滑幅度明顯較整體為小;相較於2012年總統選舉,2014年的整體催票率減少了15.8%,傳統上偏藍區隔(例如1至5)的催票率比整體再減少了1%至2%,而傳統上偏綠區隔(例如12至16)的催票率下降幅度亦較整體為小。由此亦可知,2014年市長選舉的整體催票率雖然下降,但呈現偏藍區隔的催票率下滑幅度高於整體,而偏綠區隔的催票率下滑幅度小於整體,其部分原因或許與國民黨在偏綠區隔的票源實力本來就較弱,以致於可再下滑的幅度本來就較小有關,但國民黨無法喚起偏藍區隔的選民支持該黨提名人選的意願,應該也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