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传统集总动力学模型对比》

《表1 传统集总动力学模型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39年,S.A.Qader等[10]建立了二集总模型,按馏程将整个反应体系划分为>350℃的原料和<350℃的产物两个集总,该模型拟合度极高且易操作,但原料适应性和产品灵活性太差,难以应用于指导工业实践。1989年,S.M.Yui[11]提出了三集总模型,建立了原料减压柴油(VGO)转化为轻VGO和石脑油的反应体系,将氢分压和空速因素键入模型。由于该模型假设加氢裂化反应均为一级反应且反应器恒温,导致该模型的准确性有限。此后,随着加氢裂化原料、产品及工艺的多样化发展,模型的集总数量逐渐增加,预测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几种典型的不同集总数的动力学模型介绍见表1[12-15],其中R.Krishima等[15]建立的七集总模型反应网络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