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宜居性评价因子及分类标准》

《表1 宜居性评价因子及分类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其中,前3类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主要受外部环境影响,而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强调个人发展。故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生存保障功能、生活服务功能)、社会需求角度(生活提升功能)出发[21,24],选择居住面积、第一产业、二三产业、空气质量、水源供给、地形起伏、生活便利性、就医便利性、教育便利性、休闲娱乐可达性10个指标。在yaahp软件构建农村居民点宜居性评价矩阵,比较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得到各因子系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自然断点法将宜居性评价结果从低到高分为3等。表1为宜居性评价因子及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