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条件下所测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拟合结果表》

《表5 不同条件下所测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拟合结果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温埋地输送管道缓蚀剂防腐措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4为模拟现场土壤溶液中(固体缓蚀剂加量分别为0、5 000 mg/L;温度80℃),所测得不同腐蚀时间T/S-52K钢试样的线性极化曲线,表5为其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拟合结果,其中可根据(Rp加药-Rp空白)/Rp加药推算出固体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从图4和表5可以看出,添加缓蚀剂后,T/S-52K钢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显著正移(最大正移量接近200 m V),根据曹楚南腐蚀电化学理论[13-14],这是成膜型(沉淀膜)缓蚀剂的显著特征(界面型吸附型缓蚀剂所诱发的自腐蚀电位改变量不会如此之大);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固体缓蚀剂不断释放,极化电阻Rp迅速升高,2 h时其已高达2 234Ω·cm2,缓蚀效率大于90%;此后,极化电阻呈缓慢上升趋势,24 h后其基本稳定在一较高数值。因此,在T/S-52K钢腐蚀过程中,通过固体缓蚀剂的缓蚀组元的释放,可在金属表面形成“成相的”膜层,能有效隔离金属基体和环境介质,从而导致电极反应阻力增大,达到减缓T/S-52K钢腐蚀速率的目的[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