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叠置模式表》

《表1 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叠置模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的水平井试井图版及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为河坝间互沉积,其中分流砂坝随河道演化不断向湖盆方向生长,顺物源方向低角度前积,为砂体富集优势相带;分流河道主要为过水环境,砂体沉积厚度较薄[16-17]。根据不同期次河道接触范围及样式,划分为分离式、接触式、相邻式及切割式四种类型。河道内部主要由分流河道及分流砂坝两种沉积单元组成,其中分流河道作为过水通道,储层厚度相对较薄,根据分流河道与分流砂坝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将复合河道划分为河在坝上及河在坝间两种类型,基于以上接触模式建立了6种叠置模式,见表1。首先根据6种接触模式的定量参数利用Petrel软件建立地质模型,整体上模型机理模型尺寸为1 500 m×700 m×10 m。在建立不同叠置模式过程中,为了保证所有叠置模式的物质基础一致,Petrel建立的6种叠置模式的地质模型有效网格数相等。然后导出相关地质模型信息。其次利用Saphir试井软件,选择多层数值模型,直接导入已建立好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试井设计研究,从而得到不同接触模式下的试井响应图版。采用Petrel+Saphir模式进行研究,既可以充分利用Petrel软件的精细建模优势[18-19],实现储集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又可以充分发挥利用Saphir软件非结构化网格进行数值试井分析的优势,能够考虑邻井的影响、复杂边界及平面非均质性等问题[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