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速铁路路基的承载分区及其特征》

《表1 高速铁路路基的承载分区及其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应力泡实际上反映了地面荷载对地层初始应力场的扰动大小,可以采用附加应力与初始应力的比值来衡量这种扰动的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讲,荷载对土层应力场的扰动程度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土层对荷载的承担比例,即扰动程度越大的区域,其土层承担的荷载的比例也越大。土层中的初始应力主要为土层的自重应力,因此,根据土层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可将路基以下土层分为三个区:主承载区、次承载区和无承载区。主承载区是土层承担路基荷载的主要区域,在这个区域中,路基产生的附加应力大于土层初始的自重应力。如图3所示,以路基中点O点以下应力分布为例,图中A点附加应力等于土层自重应力。在OA区域,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大于其自重应力,OA段土层应力以附加应力为主,是地层承担路基荷载的主要区域。在A点以下,附加应力小于自重应力,并随着深度增加,附加应力进一步减小。当附加应力减小到自重应力的5%以下时,如图3中B点以下部分,可认为此区域的附加应力可忽略不计,路基荷载对此区域土层的应力分布无影响,即B点以下土层不承担路基传递下来的荷载。因此,我们将AB段称为次承载区,而B点以下称为无承载区,如图4所示,具体分区及特征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