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报道的典型太赫兹传感器的综合性能比较》

《表1 报道的典型太赫兹传感器的综合性能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亚波长金属耦合腔光栅的太赫兹传感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下面具体讨论类电磁诱导透明模的太赫兹传感性能。图5给出金属耦合腔光栅在不同折射率下的类电磁诱导透明谱,以及共振峰的频率、品质因数、光谱宽度与传感优值等随感测折射率变化的曲线。图5(a)的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析物折射率的增大,传感谱发生明显的红移,且共振峰锐度增加。当折射率从n=1增加到n=2时,共振频率从21.5THz向低频移动到10.7THz,计算结果如图5(b)所示。共振频率随折射率的改变呈现出反比例变化关系,与方程(2)的解析描述相符合。当填充分析物改变折射率n时,可由该方程直接计算出类电磁诱导透明模的频率变化。当折射率n=1.2时,理论计算得出的共振频率为f=c/\""lm=17.9THz,这与图5中仿真结果高度吻合。类似地在其它折射率下,共振频率的理论计算值均与仿真结果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由图5(a)和图5(b)可见,等量增加折射率#n,所引起的频率红移量#f并不等量,这反映了传感灵敏度S=#f/#n将随着折射率而变化,与方程(3)的理论预期一致。根据图5(b)计算出灵敏度为22THz/RIU(n=1)、15THz/RIU(n=1.2)、11THz/RIU(n=1.4)、9THz/RIU(n=1.6)、7THz/RIU(n=1.8)和6THz/RIU(n=2.0)。这与报道的超材料太赫兹传感器相比,灵敏度获得了大幅度提升[4,16-20]。而且,传感谱的品质因数Q=f/FWHM同时获得了大幅度增强,Q因子突破102量级[15-20]。其中f和FWMH (Full-width at half-maximum)分别表示类电磁诱导透明峰的共振频率和谱线宽度。谱线宽度FWMH定义为峰值高度一半处的透明窗口宽度。图5(c)的结果表明传感谱的Q因子可高达103-148。值得指出的是,类电磁诱导透明峰具有的窄谱线宽度FWHM和高灵敏度S,决定了金属耦合腔光栅具有高性能的传感优值FOM[18-20]。图5(d)给出了FOM=S/FWHM的计算结果,展示了高达55-152的传感品质优值。表1给出典型太赫兹传感器设计的综合性能比较分析。与报道的基于超材料、平板波导耦合腔和石墨烯光栅等太赫兹传感器设计相比,金属耦合腔光栅在品质因数(Q=103-148)、灵敏度(S=6-22THz/RIU)和传感优值(FOM=55-152)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太赫兹传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