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时期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速的贡献 (%)》

《表2 不同时期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速的贡献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WIND资讯提供数据计算得到。

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见表2),1978~1990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高达66.64%,远高于同期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3.9%和9.87%)。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看,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快速扩张带动的,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食品、衣着、居住、日用品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5类,消费支出规模分别从1978年的78.59元、14.74元、3.67元、7.62元和3.16元增加到1990年的339.3元、45.34元、69.3元、32.18元和31.38元,分别增长了4.32倍、3.08倍、18.88倍、4.22倍和9.93倍(见表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居住等6类消费,消费支出规模分别从1985年的351.72元、98.04元、57.87元、14.39元、55.01元和32.26元增加到1990年的693.77元、170.9元、108.45元、40.51元、112.29元和60.86元,分别增长了1.97倍、1.74倍、1.87倍、2.82倍、2.04倍和1.89倍(见表5)。特别是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不仅规模迅速扩大,食品消费结构也得到大幅度提升,高蛋白食品消费量明显提高,如农村居民肉类蛋类和水产品消费量从1978年的8千克提高到1990年的17千克,城镇居民的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量也从1985年的35.92千克提高到1990年的40.12千克。到1990年,中国城乡居民已基本解决了生活温饱问题,实现了邓小平在1987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