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分地区回归结果:“准财政政策”能指望么——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带动效应评估》

《表9 分地区回归结果:“准财政政策”能指望么——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带动效应评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准财政政策”能指望么——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带动效应评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估计系数的稳健标准误,聚类到省级层面。方括号给出相应检验的P值;*、**、***分别代表相应系数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9展示了按照地区分样本回归的结果。本文根据学界常用的标准将全部省份分为东、中、西3个地区..(2.9)。结果显示,地方投资方程中,中西部地区的中央项目投资减少了地方项目投资,这与全样本回归的结果比较一致,而且中部地区的挤出效应非常大,但是东部地区结果却相反,中央投资反而带动了地方投资,这一结果契合研究假说3。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市场化程度也更高。并且具有政府对投资介入程度低、私人投资活跃、地区投资途径多元化等特点。因此中央投资在东部地区产生的生产率挤入效应更大。中央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更容易提高民营资本生产率,激发其投资动力。新进入的中央投资也不容易与原有资本产生强烈的竞争关系(王曦等,2014)。与此同时,市场化环境较好也体现在东部地区的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例如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3.0)中,东、中、西部地区人民币贷款融资占总社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65.2%、79.7%以及85.1%。北京和上海等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此比例只有不到50%,而部分西部省份则严重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多元意味着东部地区民营企业投资成本更低。生产率挤入效应更容易体现出来。在西部地区,就算中央投资通过修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和铺设电网管线等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水平,民间资本由于市场环境所限也未必增加投资。除此之外,在西部地区,中央投资的进入还可能抢占当地资本有限的投资机会。例如余壮雄和杨扬(2014)指出,西部地区在2008年左右开始出现资本的大规模流出,原因是“四万亿”的中央投资计划将原本就不多的民间投资挤出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