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 基于吸收能力的GVC研发创新效应分析》

《表1 1 基于吸收能力的GVC研发创新效应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回归结果中报告的系数均为模型的边际效应水平;括号中为回归系数的T值,且均为聚类到企业层面的稳健值;回归控制了省份、行业以及年份固定项。

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不仅取决于外溢效应的大小,同样取决于自身对来自海外的知识和技术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越高代表企业对海外技术的消化、模仿能力越强,将海外知识转化为本土研发创新的能力也越高。但是,若企业对来自海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弱,那么将无法促进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甚至会起到反向作用。从影响自主研发意愿和研发强度两个角度进行检验,我们使用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作为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代理。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对进口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对技术消化吸收以及模仿的能力也越强(谢建国、周露昭,2009)。首先,我们分别从企业自主研发意愿和研发强度的角度出发,以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并且依次将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与GVC嵌入度的交互项纳入回归方程,具体结果如表11的列(1)~列(2)以及列(4)~列(5)所示。其中,列(1)~列(2)为以企业是否申请专利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列(4)和列(5)是以企业申请专利数目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企业的自主研发意愿和研发强度的直接效应为正,如列(2)和列(5)所示,一单位标准差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将导致企业的自主研发意愿上升0.0033个单位,导致企业自主研发强度上升1.29个单位。不过,人力资本水平与GVC嵌入度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