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掺杂合金元素的TiC(111)/Mg(0001)界面几何优化结果》

《表2 掺杂合金元素的TiC(111)/Mg(0001)界面几何优化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合金元素对TiC/Mg界面稳定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为掺杂合金元素(Al、Zn、Cu)前后的TiC(111)/Mg(0001)界面几何优化结果。可以看出,当Al原子替换Mg原子后,界面体系的能量有所增大,这是因为Al原子的引入导致晶格发生畸变,产生了应力,而当Zn、Cu原子替换Mg原子后,界面体系的能量不升反降,这是因为体系中Zn原子的化学势(μZn=-1 709.87eV)和Cu原子的化学势(μCu=-1 476.54eV)远低于体系中的Mg原子的化学势(μMg=-973.95eV)。此外,从界面粘附功及掺杂缺陷形成能结果可知,Al、Cu原子掺杂在界面层时,TiC(111)/Mg(0001)界面粘附功(Wad)最大(分别为5.927、5.761J/m2),掺杂缺陷形成能最小(分别为-0.368、-0.464J/m2),说明Al、Cu原子最容易掺杂在界面层,且对TiC(111)/Mg(0001)界面润湿性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其中Al原子的效果最好。而当Zn原子替换Mg原子时,TiC(111)/Mg(0001)界面粘附功变化不大,甚至当Zn原子掺杂位置在界面层时,界面粘附功还有所降低,不利于TiC(111)/Mg(0001)界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