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流域控制单元地表水铊监测结果》

《表6 流域控制单元地表水铊监测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地表水环境容量的湖南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地表水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景观用水区、渔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均未出现铊污染物超标现象(表6)。工业用水区出现3次超标分别出现在湘江湘潭岳塘段、资江娄底冷水江段和郴州三十六湾甘溪河段。针对湘江株洲霞湾段混合型用水水域,进行了5次监测,出现了1次超标。可见,在目标总量管理的模式下,企业排污得到初步控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密集区,由于控制单元污染物输入较多,铊超标现象仍较突出。在一些重污染区,即使企业完成减排任务,水质达标率也未明显提高。而一些容量较为富余的区域,在目标总量管理模式下也需要减排。对此,王祎等(2012)和张晏等(2012)研究者提出了容量总量管理的模式。在总量管理实践中,美国和欧盟也是采用容量总量管理模式的(孟伟等,2008)。可见,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最好办法就是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控制两种模式,可从环境容量出发,将排放总量与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关联,计算并量化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