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9年—2018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表1 2009年—2018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特征及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1、图1所示,非遗译介研究始于2009年。杨大霑[4]针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缺乏外宣译文的现象进行调研,发现由于当地对非遗外宣翻译重视不足,非遗文字资料不全,导致贵州非遗翻译发展缓慢。随着我国非遗保护的深入,学界逐渐认识到翻译在非遗传播中的重要价值。2011—2015年非遗翻译研究缓慢发展,年平均发文6.6篇,五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占比33%。2016年后非遗翻译的相关文章年发表量超过10篇,尤其2018年以来增长速度较快,较之前一年增速超过130%,三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占比67%。这表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铺开,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传播将越来越频繁,非遗翻译研究将成为学界的另一个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