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共同趋势检验及动态效应》

《表3 共同趋势检验及动态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性优惠政策会降低地方税收努力吗——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Before6、…、Before2分别表示1995—1999年时间变量与处理组的交互项;Current为2001年与处理组的交互项;After1、…、After5分别表示2002—2006年时间变量与处理组的交互项。

式(3)中,treati为处理变量,和基准回归定义一致。yearj(-6≤j≤5)表明分别生成政策时间2001年之前6个年度与之后5个年度的虚拟变量。以政策发生前一年2000年为基准组,则β-6、β-5、……、β5分别表示1995年、1996年、……、2006年的政策效果。表3汇报了使用事件分析法的回归结果,而图1进一步汇报了所有估计系数的大小变化及95%的置信区间。可以看出,政策实施之前,β-6、β-5、……、β-1在10%的水平上均不显著,这表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税收努力程度在政策实施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满足共同趋势假说。在政策实施的当年及第二年,处理组的税收努力程度明显下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此后的2003年及2004年政策效果消失,这可能和2004年实施的省直管县改革有关。已有研究表明,省直管县作为分权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加了地方财政自主权,有助于提高其税收努力[15],而县级税收努力程度的增加则提升了全市的税收努力水平。但这一效果消失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的第5年和第6年,因为省直管县改革除了提升地方税收自治外,也增加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份额,从而导致整体效应趋于下降。从政策效果来看,第5年和第6年的平均处理效应要比前两年高出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