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县域经济社会特征变量。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特征,通过控制相关社会经济变量,观察其空间收敛趋势变化,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借鉴郭峰等(2016)、姚耀军和施丹燕(2017)以及梁榜和张建华(2020)的研究,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gdpper),使用各县域人均GDP的对数来衡量;传统金融发展程度(finance),使用县域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价值(用存贷款之和表示)占GDP比重作为代理变量;信息化发展水平(inform),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程度直接影响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由于县级层面信息化发展水平数据缺失,本文以地市级层面人均手机数量来反映信息技术在农村居民中的扩散和普及程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密度(peodensity),使用县域人口占县域面积的比例作为代理变量,主要考虑到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对金融服务需求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速度更快;政府干预(gov),反映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采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作为代理变量;产业结构(indu),地区产业结构是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产业发展对数字金融需求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使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来衡量。除特殊说明外,以上涉及的变量数据均来自2014~2017年的《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